北斗系统开启全球化后,2021年成为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头一年
近日,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达到4033亿元,较2019年增长约16亿元.9%,相关行业上下游及应用场景,各行各业技术落地,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,2021年将成为北斗应用爆发的一年。
北斗系统开启全球化后,2021年成为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头一年。
近日,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发布的《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达到4033亿元,较2019年增长约16亿元.9%,相关行业上下游及应用场景,各行各业技术落地,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,2021年将成为北斗应用爆发的头一年。
截至目前,我国道路运营车辆约过700万辆,道路运营车辆300万辆,3.6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,约1400艘官方船舶,约350架通用飞机应用于北斗系统。去年6月,最后一颗北斗3号导航卫星成功发射,随后北斗全球网络系统正式形成。
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授权下,北斗加速与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,大规模渗透手机、汽车等大众市场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,时空智能新轨道的商业化也加快。自2020年以来,世界上头一款亚米高精度定位手机发布以来,华为与千寻联手,高德地图实现车道导航。到目前为止,荣耀、小米、小鹏、威来、红旗、广汽等公司都使用了时空智能服务。
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透露,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、独立的北斗产业发展链,北斗相关产品已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1亿用户提供服务。“近10年来,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%以上。预计到2025年,我国北斗产业总值将达到1万亿元。”
2020年7月31日,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,标志着北斗事业进入全球服务新时代。今年是北斗应用爆发的头一年,各行各业对北斗应用的接受度逐渐提高。其中,精准时空智能服务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热门板块和新型基础设施。
时空智能为机器提供时空信息的决策依据,帮助它们感知周围环境。所谓时空智能服务,就是实现动态厘米级定位、静态毫米级感知、纳秒级授时的服务。基于北斗系统,建设卫星地基增强站,集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等技术于一体,以及各种智能传感器,提供时空智能服务。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讲话中表示,时空智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。如果汽车配备了智能化、数字化的装置,不仅可以记录汽车的行动轨迹,还可以依靠厘米、分米级的精度来代替人的眼睛、耳朵和大脑来驾驶汽车。这样,智能驾驶和自主驾驶产业就可以发展起来。此外,电网、工厂、城市管理等领域都需要智能技术的发展。
北斗系统除了用于交通领域外,还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。
“精往年的云计算一样,精准时空的热度将是这个行业的一大机遇。”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在接受《21世纪商业先驱报》采访时承认,芯片是智能设备的重要基础,我们都认为这是整个行业的制高点。与智能驾驶、数字地理、无人机、工程建设等清晰可见的市场相比,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、时空服务应用创新的投资较少。
这是行业发展的难点,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创新。记者在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看到,北斗在手机、手表、儿童书包等大众消费领域的应用,或在农林牧渔、救灾减灾、智慧城市等领域,都是关注的焦点。
前几年手机定位,“当时技术难度很大,很多人都不知道做完后能不能挣钱。”自2019年以来,公司与芯片制造商、终端制造商、应用提供商等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合作,经过19个月,从高精度定位能力到移动终端、移动应用全链
与传统的道路导航相比,车道导航可以高清显示真实的道路场景,显示当前道路的车道数量、地面标志、出入口、特殊车道等,结合高清信号,可以实时显示用户的车道位置。同时,百度地图与中国移动上海工业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访问“5G+北斗高精度定位”该系统已成为支持中国移动消费手机精准定位系统的地图制造商。
规模与成本考试
北斗系统加速与新技术一体化是大势所趋。目前,智能驾驶、数字地理等热门应用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投入,但时空智能技术的应用还有更广阔的开发空间。
除了手机和智能汽车,千寻位置推动时空智能成为城市的新基础设施。包括无人机,可以独立飞行进行电网检查或喷洒农药,实现定点停车,可以与红绿灯共享“对话”自动驾驶公交车、贴有时空标签的智能锥桶、智能三角形标签、摄像头等道路基础设施、危房、桥梁、矿山变形监测设备等,都得益于这个时空智能网络的覆盖。
“复制很容易,创造也很复杂,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,每个人都去抓住一些相对明确的市场,但不愿意做那些创新的市场。”陈金培透露。千寻位置的时空智能基础设施,也像冰山一样,绝大多数位于冰山一样,“水面之下”。
据陈金培介绍,从2019年开始,千寻将更多的研发力量投入到困难中“0-1”只有通过产业链,应用才会成倍增长,最终形成成熟的市场和商业模式。
“就像早期只用电灯一样,现在有冰箱、电视机、电脑,你无法想象很多智能设备,电变得如此重要。”在陈金培看来,对于时空智能技术来说,只有当开发和应用场景足够广泛时,才能成为真正的基础设施。千寻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激发研发的创造力,创造当今难以想象的应用模式,挖掘新的应用场景,产生各种新的智能终端,充分发挥时空智能定位基础设施的真正潜力。北斗至今在各个领域提供的服务可能只有未来十年场景的5%。
根据《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业发展白皮书》,我国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约14000家,从业人员约过50万人。截至2020年底,业内相关上市公司(含新三板)已达84家。自北斗系统开通以来,华为、苹果等国内外主流智能手机制造商都支持北斗。公开数据显示,2021年一季度,79%的智能手机型号申请入网支持北斗定位。
在任何场景中,只有在规模大幅增加后,成本才能下降,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。手机行业无疑处于北斗着陆的前沿,但时空智能轨道依赖于高投资。目前,千寻位置率先推动各种高精度定位智能汽车大规模生产,帮助交通、农业、电网等行业的时空智能服务。
如何将看不见的底层技术转化为看得见的公共服务?这是所有北斗从业者都在探索的问题。
版权说明|莱佳德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尊重原创,图片和文章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单位,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。